·
台北和東京最像的地方,在一個百年池塘
228公園(舊稱臺北公園/新公園)是台北市城中區的百年公園,地處大都會,卻是一個能親近大自然的地方。多年前我在東京日比谷公園,感覺很像228公園,特別是池塘周邊(日比谷公園還有烏鴉群)。原來兩個公園規劃建造年份相近(日比谷公園1903年,臺北公園1905年,但面積是前者的一半)。
這不是偶然,日本承襲西方依都市規劃來設計公園:規則式花壇景觀和風景式園林規劃,象徵著文明進步。日比谷公園是日本第一個西洋近代風格的公園,毗鄰霞關(政府機構區)和銀座。而臺灣是日本第一個殖民地,日本政府意圖改造臺灣傳統的城市空間,因此,台北公園同樣是台灣第一座依都市規劃而建的公園,它也毗鄰總督府和「榮町通」(衡陽路、日本移民最早聚居區 ,有「台北銀座」之稱)。
日本時代臺北公園即設置了露天音樂台、拱橋、造景池塘及綠地步道等, 是臺北城中的公共休憩場所;亦設立「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」(今之國立臺灣博物館) ,臺北天滿宮神社(今之土地公廟)等;且經常在此舉辦政策活動 ,作為文明教化的展示場。1963年新建中國式亭台樓閣。1996年改名為「228和平公園」,新建紀念碑,又成為撫平傷痛的紀念公園。
如今這近120歲的都會公園內累積了不同時代的歷史建築,不變的是,仍然維持著豐富的自然景觀(松鼠、麻雀、白頭翁、綠繡眼、夜鷺、龜、蛙等)。市井小民在公園內悠閒地散步,或是坐在長椅上享用午餐,或者在樹蔭下休息。您可在衡陽路公園入口的豆漿店,用銅板價買上豆漿、燒餅、蛋餅等,坐在古老池塘邊消磨時間,拱橋下的池水恰好映照出最貼近民眾生活的〝永和豆漿大王〞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