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山陀兒】
若要說有哪一樣水果,多數台灣人沒吃過、沒看過卻又能對其名印象深刻的,應該就是最近火紅的「山陀兒」了!「山陀兒」本是水果名,因為被泰國用在颱風命名成為「颱風山陀兒」,讓台灣人注意到了這樣水果。
山陀兒(學名:Sandoricum koetjape)是楝科山陀兒屬,形狀及口感與山竹相似,果皮為黃色,但白色果肉跟山竹很像,因此也被稱「小山竹」。具有淡淡香氣,據說滋味酸酸甜甜,果肉雖少但好吃。
闆娘是沒有吃過山陀兒,也沒有在北部的市場見過有販售,但據植物專家王瑞閔的調查:山陀兒原生分布在東南亞低地森林,1919年台灣自新加坡引進栽種,有苗木商改稱她為金錢果或大王果。山陀兒在中南部不算少見,除了中興大學、屏科大,在台中以南各縣市的公園,還有私人土地都有蹤跡。台中的東協廣場偶爾也會販售新鮮水果,花市也常見販售苗木。
「颱風山陀兒」這一個由泰國取的颱風名歷程說來還頗曲折,「山陀兒」颱風是取代先前果肉長得跟她很像的「山竹」颱風而來,但她更早的前身是叫「榴槤」颱風,「榴槤」在2006年造成菲律賓1400人傷亡遭永久除名,隔年才改名為「山竹」。在2018年,「山竹」再次對菲律賓和華南沿岸造成重大破壞,又被永久除名,隔年改名為「山陀兒」。
話說颱風命名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成員(包括中國、菲律賓、香港、柬埔寨、澳門、泰國、日本、越南、南韓、北韓、寮國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美國等14個會員國),各自遞交10個名字,由此140個名字輪流。不過,一旦該颱風造成重大傷亡及損失,就會遭永久除名,成員需提供新名字替代。
闆娘覺得經過這次颱風重創:「山陀兒」對台灣人來說,會是很少人看過、很少人吃過,卻另類的深刻入骨吧!?不知道「颱風山陀兒」之後又要被什麼水果取代了?
#花店闆娘Joy#山陀兒#颱風山陀兒#山竹#颱風命名#金錢果#大王果#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#永久除名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