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路邊的菇菇不要採】
上週雨下個不停,感覺好鬱悶啊!下雨的好處是水庫不會缺水,戶外的植栽也不用特意澆水,但雨一直下水分太多也有新問題:「花盆裡長菇了」、「花盆土上長黴了」。
發現連續雨日的人行道草叢,或是公園花圃裡,會不時冒出一朵朵菇類,有的看起來外型可愛又鮮嫩可口,但可別被蒙騙,那很大機率是被稱為「最會惹事的毒菇」的綠褶菇,她看起來和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很像,經常被混淆,但其實是菇類中毒排行榜之首,專家提醒,誤食綠褶菇會有噁心、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,千萬不要摘取食用,畢竟嚴重的話是有致命可能。
而黴菌、或是俗稱菇的蕈類,都屬於菌物界(或稱為真菌界)的生物,不算植物界,也不是動物界。他們通常是大自然生態系的分解者,但在物質生態循環中卻又扮演重要角色。大部分真菌會透過分解枯枝落葉獲得生存所需養分,讓枯枝落葉、動物的屍體、排遺,以植物可以吸收的分子形式回歸大地。加上他們是透過細小的孢子在空氣中散播,所以,只要你的花盆中有未分解完成的有機物質,如培養土、枯枝落葉,就可能會長出菇菇這類生物。
所以基本上,在台灣這種氣候環境很容易養出菇菇這類生物的。他們多數對你栽培的植物本體是沒有害的,也無須太過緊張。理論上也不用移除,因為移除也會再長出來。就隨他去就好了。植物多半有一定的免疫力,不會這麼容易就生病。
但是切記!安全起見別採食就是了!
#花店闆娘Joy#發黴#最會惹事的毒菇#綠褶菇#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