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放下爆肝人生
公職爆出走潮嗎?公務員2022年離職人數13500人,比前一年多2500人,主因是薪水待遇差,勞逸不均;而在公家機關的約聘人員,對工資與工時的感受恐怕更深。我認識一位從國立大學約聘人員辭職,轉做社區大樓管理員,分享他在公家機關的殘酷真相:因少子化而事情越來越多,即使有明確的升級、敘薪制度,〝過勞〞已迫使許多約聘人員主動離職。
他50歲文質彬彬,當年大學畢業考了兩次國考未上,想提升就業力,就去唸了碩士;在民營企業待兩年,想公家機關較穩定,不用風吹日曬跑業務,那時高薪公職的新選擇就是約聘人員;而且國立大學還有寒暑假,沒犯大錯,年年續聘,雖沒退休金,生活可安穩。
沒想到這約聘生涯的二十年,正碰上大學數目從61所增加到126所,而少子化對大學的衝擊爆發在2016年:大學之間生存競爭激烈,系所的報到率攸關學費收入和政府各項補助經費,因此紛紛新設招生部門。不僅競爭國內縮減中的高中生,同時積極拓展境外生,特別是東南亞。大學的招生部門就像企業的業務單位:多招到一名學生,就是對學校營收的貢獻。
該校評估約聘人員訂有 KPI(關鍵績效指標),最重視教師學經歷的大學,對於職員卻〝不看個人的學經歷〞,而是將工作依照難易度分五級,三級月薪3.4萬,四級月薪4萬。他也認同, 以招生人數為任務導向,更需要做人、做事的綜合能力。而每年最高調薪2%(4萬調薪2%,即每月僅增加800元,卻意味著工作難度增加和更多加班),事實上,該校約聘人員近二十年加薪幅度平均是1%,遠低於政府機構的4%。
由於採「責任制」(一天8小時 、非打卡制、無加班費),但自動加班幾成常態,從晚上八、九點到十、 十一點才離開。到底是個人工作效率不佳,或是在〝公家機構工作平穩〞的表象下,卻是另類勞力剝削之實。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:他去東南亞辦招生活動而染疫,回來後用特休假在家休養,而主管仍聯繫指示,他在家忙到8PM才休息。之後長「帶狀皰疹/皮蛇」(因疲憊、壓力影響免疫系統),他擔心過勞死而辭職。
目前做社區管理員能準時下班,一週五天9AM到8PM,月薪三萬二多。 這行業不講究學歷,對中老年人友善,要與管委會主委相合,萬一不合,反正保全組織下服務各類型建物,如豪宅、飯店、廠辦等,各類都做做也很有趣。他人過半百,仍有碩士做研究的精神,喜歡與人互動,對這新工作抱有展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