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樹倒】
上週凱米颱風帶來強風豪雨,各地區樹木倒塌的災情頻傳,樹木倒塌通常最直接影響的就是交通,也可能壓斷電線、電桿造成停電,在高雄還因強陣風吹垮路樹擊中騎車路過的婦人,送醫不治;台南也因樹倒造成2名騎士受傷。樹倒的大小災情頻傳。
據調查統計台灣樹倒的原因9成是因為褐根病或腐朽病,褐根病就是俗稱的樹癌,是褐根病菌感染樹木基部的韌皮部、形成層和周邊木質部位,造成植物根系受損。褐根病菌好發在高溫、高濕環境,可透過孢子長距離傳播傳染,對樹木的危害甚鉅。
評估樹木健康狀態第一步是目視,從外觀目視判斷樹木生長狀況,觀察外觀表現及生長環境來對樹木健康狀況做評估。然而常見樹木外觀看似正常但實則生病,被病菌感染或其中木質部早被白蟻入侵啃蛀,這類情形有時外觀也無法看出來,一旦樹的木質部腐朽或空洞,颱風時就易折斷造成危險。
所以專業的樹木健檢還是需要再利用非破壞性儀器進行檢測,平時樹木的種植基地和修剪方式更是重要,台灣很多路樹的倒塌或死亡,跟種植基地和修剪方式很有關係,有時是種植的環境不佳,基地過小或過淺、或遭磁磚、圍籬阻礙生長,有時是因為枝條的不當修剪,甚至常見斷頭式的過度修剪,造成樹木有大面積傷口……這些都影響著樹木生命安全。
我們平時享受著樹木帶來的綠意和蔭涼,吸收樹木的芬多精,習慣他就是堅毅強壯的挺立存在。但樹是沉默的,照顧樹的人心思要細膩,否則看不出樹是否健康。
闆娘聯想起了「葉子的離去是風的追求? 還是樹的不挽留?」這句經典名句,這句話用葉子、風、樹木三者關係巧妙的比喻人間感情世界中的互動消長,生動也唯美。「理論上」樹木像是安穩的堡壘,會靜默不動的固守原處,任由葉子受到風的吹動,自由的飄然離去也無作為…….但「實際上」呢?樹木一旦遭受病菌侵襲、強風撼動,可能連自己都難逃倒塌壞死的命運,又哪顧得了葉子的去留啊!
無法像風和葉子那樣自由,看似穩定而長存不變,是我們對樹的印象,但實情卻是他不見得能永保安康一直長在。樹倒才見樹的脆弱,一次次的樹倒災損凸顯的是他們需要更多更嚴實的健檢、需要專業妥善的修剪養護,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啊!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