仍在開課的90歲拼布老師
「療育手作」正夯(如陶藝、木工、編織、園藝等),它的療效?請看我好友的90歲媽媽。她能做所有〝平凡〞的事,就是〝不凡〞;還有一群老學生每週跟著她玩布藝,那真是〝超凡〞!秋日午後,我到台北市仁愛路上一間里民活動室見習,老師穿著自己裁製的深藍色連身洋裝提早到達。這個「拼布包包」班約有十多人,班底是幾位高中同學,她們從家庭瑣務中解放,在這個時空下沉浸在動手玩美學的饗宴,而課堂的靈魂人物是老師。
開班十多年,同學們都有一定的基礎,上課就是來玩來聊天。大家圍繞著老師,紛紛從自己工作袋中取出寶物,都是五六十歲了,必恭必敬地向老師提出疑難雜症。老師耳聰目明(連老花眼鏡也沒有),總是明快地解惑:有人買了背包材料多年沒有完工,請老師車線(好友不要媽媽修舊縫紉機,一定新買台工業用、超好用的縫紉機,超過任何復健效果);大多數同學買現成材料包,怎麼細修布料再拼接組合而有立體感,還是要與老師確認;有一張廣告圖樣,大家討論如何等比例縮小成手機袋;最精彩的是,有同學學了染布,給大家分用,只見90歲老師拿起剪刀果斷筆直的剪開,一連剪了四塊布;還有同學帶來一件衣服手臂處緊,詢問能否修改。我順便看到她們很講究的行頭,獨一無二的拼布包包:錢包、化妝包、手提包,竟然還為剪刀縫製小袋。
阿嬤在日據時代初中畢業,台灣光復後因不會中文就沒再進學校,自學國語,做過6年幼稚園老師。25歲婚後為孩子做衣服,由於學習裁縫的學費很貴,她都是自己買書學習,或是上免費課程。她常常划手機欣賞各種包包,幾乎會做任何布包包;如今本著公益心,傳承手藝。我想阿嬤六十年以來真心喜愛繡縫,不僅活絡手掌的經絡穴位,正也符合當今療育手作:放下運用大腦,讓注意力分散到感官;手作的重複性規律節奏,是心靜冥想的基礎;再加上動腦為每件成品設計美感。阿嬤一輩子眼手腦並用,如今享受著最優雅而有尊嚴的老年生活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