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失智媽媽的初戀
春節除了家人團聚,在沒有LINE的時代,大年初一想用電話拜年的,必然是至親好友。我的老媽媽約有二十年間在大年初一上午,總會接到來自北京的高中老同學的問候。之後媽媽失智,每年他與媽電話短談後,就由妹妹接力閒聊。
媽媽高中班上的女生從入學時有五人,畢業只剩她一人;而全班也只有她一人,因跟隨父親工作而全家來到台灣。1987年解嚴後,每兩三年媽媽都要回老家,除了見家族親友,必定與同學相聚,這位老同學後來在北京做報社編譯,每次都搭火車十多個小時回山西老家參加同學會。
該高中七十年校慶散場時 (他們近七十歲),我找到機會與他同行,他身材高䠷,面容敦厚溫和靦腆。我問他對媽媽高中的印象,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:個性好、愛讀書、不愛講話(真了解我媽);但我提議一起吃頓飯,他卻不好意思。其實,我明知不可,還是想把握機會試試看。媽媽早就說過,他們之間當年相處君子之交,沒有現在年輕人的約會、寫情書;這年紀若特別相約去吃飯,還擔心同學間的閒話。
媽媽的高中時代一定是她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時光。她從小五到國三的五年間是輟學在家照顧兩個尚不會走路的弟妹,能再回到學校唸書,多麼珍惜!高中三年她每晚都去老師家補數學,竟然還萌發少女懵懂的情愫,我真好奇媽媽當時怎麼察覺他喜歡你?可惜現在媽媽失智,已成不解之謎。
高中同班三年的情誼,兩岸分隔失聯近四十年,之後又持續聯繫近三十年。各自在人生軌道上前行,雖垂垂老矣,兩人心中常存少男少女情懷,而始終是「相見亦無事,別後常憶君」,平淡綿長。女兒謹為之記。

